力行互动
扫描微信公众账号

扫一扫 关注力行互动

新闻出版业进一步加快向数字化转型

力行互动2016-04-06电子书刊
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传承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理论为己任的出版业,在历史上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直接结果。从古代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到现代机器印刷和照排制版的广泛应用,以致今天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先进科学技术一次又一次为出版业带来了革命。
一、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业大力实施科技兴业战略,传统出版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新的出版业态异军突起,极大地推动了新的文化传播体系的形成。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传统新闻出版业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加速,数字出版等新型出版业态进入高速发展期。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产业的运用与发展中,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升级,为新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已成为产业中新的重要增长点。
去年以来,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状况下,全球出版业生存发展环境更加严峻。我国出版业在应对危机与挑战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一系列促发展、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贯彻落实,出版业总体发展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出版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速,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08年年底,国内578家图书出版社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万种,与2007年相比增长25%,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到3亿元。
截至2008年12 月,我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达到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 %。2009年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预计将超过750亿元。可以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新闻出版业正以规模、实力、质量、效益迅速拓展市场。可以预期,未来几年,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发展速度将远超出版业其他业态。
数字出版在发展过程中,以内容为基础,依靠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提高出版业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推动了出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展了出版物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进程继续加快,积极探索新的出版方式。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推出了总署“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走进百家名村》,以图书、互联网和DVD—ROM三种形式同步出版,收到了良好效果。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传播方式之间的业务合作不断加强,如《非诚勿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采用了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多种出版方式,实现了多渠道全媒体同步出版。这些现象显现出数字出版运营的趋势:以内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相关内容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充分实现了内容资源的多次利用,减少重复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拓展了传统出版的阅读空间,延长了出版物生命周期。
(二)手机出版势头迅猛。近年来,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阅读终端。用手机收看电视、上网、读报纸、读书非常普遍。目前,全国手机用户达到6.7亿,其中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76亿。为数众多的手机用户为手机出版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发展速度上,手机出版是增长最快的数字出版行业,2007年实现近300%的增长速度, 2008年手机出版营业收入继续保持翻番增长。目前,随着移动通讯3G时代的到来,手机出版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传统出版企业和数字内容及技术提供商纷纷推出手机出版物,各大主流媒体积极开发手机报业务,数字内容提供商积极同通信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手机出版内容基地。可以预见,未来手机出版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三)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科技创新及应用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两年来,以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2009年被称为“电子书年”,亚马逊在美国推出的电子阅读器销售了40万台,加速带动了自身网上书店数字化图书的销售。我国汉王科技推出了具有最新显示技术的电纸书阅读器,在德国汉诺威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受到青睐。目前,方正、惠普、富士通、三星、卡西欧等科技企业正着力开发新一代阅读器,这些电子书阅读器的功能更加强大,设计更加人性化,使用更加便捷。研究机构预测,2012 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将从2007年的15万台上升到183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61%。销售利润将从2007年的350万美元上升到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43 %。
(四)产业形态日趋完善。目前,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逐渐清晰,数字出版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找到了适合企业特点的数字出版模式。一批有代表性的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各具特色,产业形态已初步成型,在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持续有效的赢利模式。数字出版企业在探索赢利模式的实践中观点逐渐统一,必须依靠著作权人与出版商的结合、内容与技术的结合、产品与渠道的结合来实现赢利,合作共赢是发展的基础。
(五)积极推动加快转型。政府部门始终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推动力。近年来,总署加快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平台、中华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成立了总署重大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项目总体组已组建完毕。上海市通过“部市合作”率先建立了国家级张江数字出版基地,由政府每年出资5000万元用于支持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今年5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工商局联合发布有关数字出版业务工商登记的意见,在国内首次对数字出版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名称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出版科研机构在为数字出版提供理论支撑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电子阅读器评测报告》、《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数字版权保护研究报告》等在业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数字出版观念的普及、理论的传播和技术的应用。高等院校开始逐步担负起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100多所院校已开设了数字出版相关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体系已初具规模。

  总体来看,数字出版依托传统出版行业的基础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速度较快、结构较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行业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与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的研究开发和智力支持体系,以政府政策导向为主要手段的产业发展宏观调控体系。
二、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型传播业态是全球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传统出版业相比,这一新兴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数字出版发展差距正在缩小,发展态势明显向好,发展规模日趋扩大,发展速度持续攀升。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传统出版企业推进内容资源数字化的动力明显不足,多数数字出版企业赢利模式亟待完善,传统业态向新业态的转型很不平衡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瓶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仍缺乏研究和足够的认识。目前,一些传统出版单位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版企业领导人员的科技知识储备不足,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不高,企业运用数字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未能把数字出版放在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行科学规划和理论实践。相反,对发展数字出版采取了犹豫、观望的态度,行动上锁步不前。这些传统出版单位没有站在战略高度认识到向数字化转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站在科技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传播方式对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依托高新技术建立的数字出版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起步阶段,需要充裕资金投入。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缺乏资金投入的魄力。目前,我国从事数字出版关键技术研发的主要是国有电信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公司等信息技术企业,他们直接向用户提供数字出版内容已成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出版单位长期从事内容生产,对高新技术主要是消化应用,其结果必然是尾随技术前进的脚步,无法按照需求形成独有的技术成果,以致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推动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存在弊端,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技术成果推广不力,优秀复合型拔尖人才比较匮乏。行业标准建设基础薄弱,大量的信息孤岛制约了出版传媒产业链的贯通和市场开拓。
(四)数字出版尚未形成业界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数字出版产业在产品内容与种类上形成了规模,但远未形成经济规模。在产业链上游,数字厂商对数字出版期待过高,传统出版单位态度相对漠然;在产业链的中游,几家大的数字媒体提供商的数据整理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开发浪费较大;在产业链的下游,电子图书、数字期刊等的营销过于依赖机构消费者,尚未完全形成市场化。
(五)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管理手段单一。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内容制作和传播,客观上也为侵权盗版活动提供了便利,这从出版市场准入到著作权保护等方面都对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海量的原创数字化内容大多缺乏严谨的编校,一些网站以快速赢利为目的构建的商业模式和点对点、群发等隐蔽传播行为,加大了监管难度,形成了严重隐患。
此外,内容资源严重流失。目前,代表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大量在境外发表,把国家投资取得的研究成果投送给境外的出版机构,而且越是高水平的论文,内容资源流失的比例越高。
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进程不可逆转,业态间融合深化过程日益加快。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把握趋势、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必须认识到,传统出版企业不仅是纸介质内容的出版者,也要做数字化内容的传播者,要积极应对、主动求变,积极从传统出版物提供者向数字化传播内容服务商转型。要认识到,谁拥有新技术,谁就拥有市场,谁就拥有未来,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共赢互惠的模式,要通过研发核心技术带动新闻出版生产力实现质的解放与飞跃。
三、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举措
当前,推动数字出版发展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首先,从中央到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出版企业对此高度重视,大力倡导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积极探讨研究推进数字出版发展的各种举措,这给行业以极大的信心;其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数字出版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数字阅读人数快速增长,传统阅读方式向数字化阅读方式转移,为发展数字出版提供了巨大商机。
第一,通过政策引导和重大项目实施,推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是政府的最大资源。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制定鼓励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政策措施。要从技术升级、制定行业标准、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新闻出版内容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管理技术平台,把传统出版业的内容资源、人才资源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要以市场为依托,不断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批“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积极鼓励内容创新,通过对优秀原创动漫出版作品和版权创意产品等的扶持和奖励,引导新闻出版业推进内容形式创新,使各种传播手段与优势内容资源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质量的数字出版物。要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对“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中华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等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采用国家大力支持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研发进度,带动新闻出版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以改造传统出版产业、发展新兴出版产业为基础,调整现有产业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力。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在传播中的优势,拓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推动文化产品借助数字出版物和互联网在海外的传播,积极推动中化文化“走出去”。
第二,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都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要加快实现由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打造主流媒体在新闻出版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强势地位。要以数字化带动出版现代化、鼓励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出版传播技术升级换代为核心,争取研发成功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构建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新闻出版传播体系。当前,要加快国家级数字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音乐原创、版权创意等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闻出版产业群,提高现有基地的水平,要通过若干年努力打造5个-8个年产值超百亿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出版产业园区。要运用高新技术,培育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业态,构建现代区域物流中心。要通过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第三,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出版监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适应出版多元化的新态势,加大网络出版管理的监督、引导、规范、查处职能,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络出版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数字出版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多部门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努力增强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突发事件的发现能力、处理能力,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时效性。进一步健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舆情研判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增强应对舆论热点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模式的改变与升级,促使行政管理手段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跟踪高新技术发展的新动态,适应技术创新的新要求,加快立法进程,积极推动《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适时修订,增加涉及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等相关内容,确保有法可依、监管有据。对出版准入的审批条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为数字出版发展和传统媒体的转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完善鼓励数字出版的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对新闻出版业特别是新的出版业态的财政投入,用好国家出版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带动多元化社会投入。制定鼓励应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出版传媒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措施,通过对优秀原创游戏出版作品和版权创意产品等的扶持和奖励,引导新闻出版业加快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要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尽快制定数字出版标准、数字印刷标准等,完成信息标准化和数字出版标准体系表,在生产、交换、流通、版权保护等过程中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数字出版业标准化体系,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在数字出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吸收和培养高端人才。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通过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法律法规、编辑加工、市场开拓、数字版权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着力培育文化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支与数字出版发展模式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要建设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积极引进在国内外数字出版业运作方面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人才。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闻出版业生产力、生产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未来世界出版强国一定是科技出版强国、数字出版强国。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正面临着改革发展难得的机遇期,用高新技术加快对传统新闻出版业的升级和改造,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重构市场格局和出版体系,激发出版内容创造的活力,带动出版业生产力的解放,实现新闻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正当其时。(本文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第三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的主题发言,刊发时有删节。) 
文章关键词